近年来,人类对南极的探索更进一步,而越来越多的测绘单位也逐渐加入到南极科考的大军中来。测绘人员不仅进行了地质勘查、水下地形测绘、基础测绘工作,如今,还将为南极开展进一步测绘科考工作,让南极也拥有真三维实景地图。
中国南极科考站目前总共有四个,分别是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和新建的中国南极泰山站。这里给大家科普下长城站和中山站的三维实景。
一、长城站
长城站是我国首个将真三维实景地图用于科考任务的极地科考站区。它位于乔治岛的菲尔德斯半岛上,1984年12月31日,中国南极洲考察队在南极洲的乔治王岛上,正式将该岛定为长城站。
中国首张南极科考站真三维实景地图——长城站真三维实景地图。
科研人员不仅在这里可以从事气象观测、固体潮观测、卫星多普勒观测、地震观测、地磁绝对值观测,高空大气物理观测等,还可在生物实验室、无线电波传播实验室、地质实验室、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实验室、地球物理实验室和微机房里进行综合研究、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沉浸式的模拟演示系统将在站区管理与规划、科考队员培训、科普教育,以及向国家领导及主管部门汇报演示等需求方面得到应用。
本次任务是中国首次应用倾斜摄影测量系统进行极地科考测绘。伴随着无人机相关技术的提升,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未来有望更为广泛地应用到各行各业之中。
视频资料可关注Wish3D微信公众号中在相关文章获取观看。
二、中山站
南极中山站简称中山站,是中国在南极洲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之一,建立于1989年2月26日,位于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是中国第二个南极考察站。
在今年的1月30号,第33次南极科考队中来自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的队员使用六旋翼倾斜摄影无人机,成功获取南极中山站区倾斜航摄影像,数据成果质量良好,满足设计要求。给大家看看其中一张影像图:
那么,在极其恶劣的环境气候中,在倾斜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对无人机硬件有什么特殊要求呢?
其实,这些无人机都是根据南极的气候、电磁和地形地貌等环境特点而定向生产。不仅实现了无人机电池的抗超低温性能,确保飞行安全,加强了机身的保温性能,防止极地低温突破飞控系统的环境适应性指标,提高了整机在长途海运过程中的防震、防潮、防盐雾等性能,还为在冰雪环境下顺利采集倾斜影像数据准备了各种应急预案,从人员训练、设备测试、物料备份、维护工具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准备工作。
以上南极科考站的几张影像大家看看肯定是不够过瘾的,但是南极科考站的这些倾斜三维数据因为涉密的原因相信大家都是找不到的。
对于倾斜摄影三维模型,如果把它们上传到Wish3D网站中加载浏览,我们可以看到这些:
1、场景的位置简介。
2、三角量测。
3、中心旋转。
4、飞行浏览。
其中3和4的浏览效果可以关注wish3d微信公众号在《三维实景下的南极科考站是什么样子?》中观看。